分类: 高考作文

  •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演讲稿 3000字

    【篇一: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演讲稿】

    劳动的重要性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来到复兴中学做一次演讲,我要演讲的内容是“劳动的重要性”。

    有许多同学认为,劳动在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没有太多的用处。但是我认为,劳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人们如果不劳动,如何耕种出粮食?如果不劳动,如何去发明,去创造?现在的科技是由无数的科技人员动脑,用他们的智慧凝聚而成的。科技人员的思考也是一种劳动,劳动不拘于形式,也不是意义上的农民的耕种才是劳动。

    如果自己不劳动,如何雇佣别人去劳动呢?没有劳动,何来的科技呢?劳动并不能使人变聪明,但是你连劳动都不做了,那你如何改变自己呢?科技的力量虽然强大,但如果没有人类的劳动,如何创造出科技?所以,我认为劳动是重要的。

    古谚语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古代的劳动是勤劳的播种,耕耘,收获。所以,只要去播种,勤劳的耕耘,就会有收获。在当今亦是如此。

    或许有的同学会说,学习劳碌,占了许多时间,所以不去劳动。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学习的闲暇时间里,可以去劳动。并不需要去打工,只需要偶尔打扫一下自己的宿舍的卫生,也算得上是劳动了。

    有的同学会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为什么要自己去做?因为,如果你不去做,他也不去,每个人都不去做,那世界会变成怎么样?对于让别人帮忙做事,我很赞成。因为人多力量大,但是自己不劳动,这种行为我不赞成。你可以让别人帮你做事,但是你自己也要劳动,不然别人凭什么帮你?如果你开一家公司,你身为老板,不去上班,不去谈客户,整日待在家里,这样的公司,工资再高待遇再好,也没有员工有积极性。因为你身为老板并没有给他们带好头。很简单的道理,但不是每个人都懂。

    有的同学不尊重劳动,认为劳动一无是处,但是这是错误的。因为劳动已经证实了它的力量。它创造了科技,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难道还有人认为劳动不重要吗?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阴宇连绵

    写于2019年6月7日

    【篇二: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演讲稿】

    勤劳与爱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勤劳与爱”。作为复兴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北宋“神童”诗人汪洙的《神童诗》,想必在座的同学们均有所闻。其中我对“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与“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这两句的印象尤为深刻。

    也许有些同学会说,这首诗最有名的应该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你说的也没错,但我认为它们之间还在存着因果递进关系。若非经过少小的勤劳、勤学、勤问,十年寒窗,读书万卷,何来日后的安身,立业?即使可以安身,立业,那也只能是基于田舍郎而已。之所以登得天子堂,成为将相,这是于勤劳、自强分不开的。

    《左传》有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于古代劳动人民来说,只要勤勤恳恳地去劳动,生活就有了保障。 换言之,劳动即是财富的源泉,幸福的源泉。可见,勤劳,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于我们学生而言,勤劳同样重要。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无需像匡衡那样靠凿壁偷光才可学习的勤奋,无需像鲁迅那样靠嚼辣椒驱寒才可学习的勤奋,无需像侯宝林那样靠去图书馆抄书才可学习的勤奋,但却要有齐白石、鲁迅、李四光那样珍惜时间,节约时间,挤出时间的精神。并且要在勤奋、刻苦学习的脑力劳动的同时,也让我们的身体得到充分的劳动锻炼。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用时间了!”我想说的是,学习本身就是劳动的一种。当然,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我们能安安稳稳地坐这么宽敞明亮舒适的教室里学习,难道不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吗?

    《诗经》有语,“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在学校,个人的仪表仪容,教室与宿舍的卫生,你就没有一点责任与义务把其收拾整洁干净卫生吗?回到家,你就应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心安理得地做个“小皇帝”?

    也许有的同学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有的同学还会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吧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我承认,我们生长在这个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科技时代。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的确已经有很多的劳动被机器取代,被人工智能取代,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生活将会融入更多的机械化,智能化。但还是有很多的劳动无法被人工智能或者由他人“代劳”的。比如,当今社会的两大热点:陪伴父母(老人),教育子女(儿童)。

    如果你有这个能力,你可以请机器人或请人给予你父母陪伴,并且为其做诸多你不愿或不宵去做的任何劳动,但你请来的人或者机器人,能够给予你父母亲情与爱吗?于后者亦是如此,你可以请来最知名最权威的教育专家,育儿专家,但他们却无法取代父母所给予的爱。

    最后,我用一句话对今天的演讲做个总结:学生,当以学业为重,而人,唯勤劳与爱不可缺。

    共勉,谢谢大家。

    一叶浮萍

    于2019年6月7日

    【篇三: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复兴中学高三(1)班同学,我叫小米。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热爱劳动,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一张名片。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劳动史。我们常把我们的国家称为“江山社稷“。社”是土地,“稷”是粮食,我们的祖先就是从最原始的劳作中,在土地上种植五谷杂粮,繁衍生息,形成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神农氏带领我们祖先刀耕火种,开始农耕;周租后稷善种五谷,至今被封为农神;嫘祖养蚕缫丝,舜开田制陶,大禹辛勤治水……有了社稷才有我们的江山,有了劳动才有了我们勤劳的中华民族。

    然而,现在我们富裕了,有人却讨厌劳动了。有的同学甚至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

    首先,我们现在的富裕是劳动得来的,劳动创造了财富。其次,学习和劳动根本没有冲突。我们的学习固然很忙很紧张,劳动恰恰是我们缓解紧张最好的方式。学习累了,我们做做家务,洗洗衣服,对放松我们紧张的学习神经很有好处。学习和劳动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还有人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

    其实,我们所有的科技包括人工智能无一不是来自劳动的灵感,不管是出现在北京街头的机器人快递,还是可爱的扫地机器人;无论是银行里的机器人服务员还是刚刚出现的自动驾驶,这些都是来自我们的劳动的灵感。没有劳动,就没有所谓的“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把一部分劳动交给“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绝对代替不了我们的劳动。

    更有人提出:“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这样的人,真是没有责任心的人。劳动是苦,但有付出才有收获。至于把本属于自己的劳动推给别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劳动是我们的本分和责任。“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传家之训;“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立家之本。更何况“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劳动的人是勤奋的人,勤奋的人不怕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得来的,幸福的源泉是劳动。我们不但要自己劳动,还要尊重别人的劳动,不乱人垃圾是对清洁工的尊重,不浪费粮食是对农民的尊重,不打砸公众设施是对社会劳动的尊重。劳动,是幸福的。(解读材料观点四)

    继承我们中华民族勤奋劳动的优良传统,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民族复兴,我的责任!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复兴中学高(1)班小米

    2019年6月7日

  • 中国古典文学里的酒 1000字

    酒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自西周传承至今,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饮品。我认为当今社会的酒有两个特征,第一个是它不代表任何情绪,却放大了所有情绪。例如:商务交流需要饮酒,朋友聊天需要饮酒;迎接客人需要饮酒,送别兄弟需要饮酒;结婚要饮酒,失恋也要饮酒。而第二个特征是它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你喝,情绪就会放大,再喝就晕,继续喝就吐。这不取决于是高端的“茅五剑”,还是低端的老村长;也不取决于是格调文艺的江小白,还是粗犷不羁的二锅头;也更不论它是酱香浓香,还是清香凤香。这便是当今社会的酒文化。而要探究古典文学里的酒文化,从当今社会的酒文化中便可见一斑。

    说到古典文学里的酒文化,诗仙李白是绕不开的,有余光中诗为证“我辈此中惟饮酒,先生在上莫谈诗。”李白的诗多以豁达,豪放见长,辅以酒放大情绪的作用,便将这豪放发挥到了极致。所以李白的酒,多是令人开心的,忘却眼前烦恼的。例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又例如“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这两句诗总结起来就是,不追名,不逐利,你便少却许多烦恼与忧愁。李白借酒为意,放大了这种情绪,让他对于人生的理解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也就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赞誉。

    李白的酒表达浪漫,而杜甫的酒表达现实。虽然李白多是清酒,杜甫多是浊酒,但丝毫不影响酒对于情绪的放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困苦通过一杯浊酒的放大,使读者感同身受,甚至那种无奈都展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酒是情绪的放大镜。

    通过李 杜的对比,或许能得出清酒表达乐观,浊酒表达忧愁。其实不然,因为李白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的愁苦;杜甫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乐观。所以这也恰恰印证了当今社会的酒文化,与古典文学的酒文化基本一致。即酒不表达任何情感,却能放大所有情感。而且无论清酒还是浊酒,所展现的功能是一样的,都能将情绪放大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酒的意境也不单单表达在李杜的诗词中。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表达求贤若渴;唐寅“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表达怀才不遇。无论何种情绪,都能够通过酒来表达,并且放大。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浊酒也能喝出喜悦;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美酒也难掩悲伤。“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无论是美酒还是浊酒,也同样表达出了战争的疾苦。酒,无论饮酒者是何种心境,都能让人找到适合的状态,这便是酒的魅力。也是传承至今仍蓬勃发展的原因。

    在古典名著中,酒也同样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武松打虎,为什么要喝三碗酒再去呢?因为酒放大了胆量。温酒斩华雄,为什么不是温水斩华雄呢?因为这不仅仅突出斩华雄速度之快,更重要的是突出关羽的自信与胆识。酒永远是文学作品中突出个性的催化剂,凸显情绪的放大镜。

    酒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的范围之广,影响之大绝不是寥寥数语可以概括,甚至都不能是用语言来形容的感受。真正的酒文化,或许只有饮酒者才能体会吧。

  • 小菜园的日子 800字

    我家代为农,也许与中国小国寡民的政策相同。我5岁的时候父亲自立根生建了一间房屋,房屋前后都有地,爸爸一声令下,把土地重建成为现在的菜园。那天装煤卡车发出的声响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爸爸非常勤劳,每天早起一睁眼,我父亲就在小菜园里劳动,如果你找不到他,他总在菜园里,小时候,因为父亲,我也总往菜园里跑,小时候不懂事,却也不乱跑乱动,这个好习惯深深影响着我。父亲总是西葫芦人工受粉,幼时不明白它的原因,但是知道只有那样它才会长大,放在餐桌上被我们吃掉。我初中时浅显地明白它是异花受粉,雌雄异株。通过花粉传播,主要是花粉的作用,如果风吹过,雄花的花粉传播到雌花蕊的,果实才能长大。

    小孩子总会有模仿大人的效果,如果你的小孩模仿你扫地,那一定是潜移默化的效果,只有父母孝顺父母的父母,孩子才会孝顺父母的父母。青春期的孩子在获得自己主动的能力之前,她需要父母的稳定关系,即使远在学校不能看见父母的孩子,只要想起父母自己也会跟着父母那样做。朋 友为什么不关注我,如果朋友影响到我,我想到父母对我的爱,我会去到远恒的地方。

    因为在学校学习,对于别人的话语有了自己的思想,我听到别人说她家在山里面住的,她有自己的门面知建议,我有自己的思索,我之前从不为自己的身世而感到难过,也不应该为别人的琐碎话语而难过,因为住得华丽不见得是好事。我现在只有为父母做得不够多,把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我在难过什么,我自己真正融进班级,父母在奉献着自己,班长也在奉献着自己,自己的成长固然重要但不要把自己的成长定格,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有一定的封闭性,每一个人都在成长,自己与自己的回忆有许多快乐。

    儿时的付出是那么无邪,长大的我也该有自己的责任,我的目标是做一名学者,无数的诱惑引导着我,别人有的一切自己也应该有,自己有自己的选择,要知道自己是正确的选择。有一天,当自己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家庭,自己不会难过,不会扫性,而是自己的警醒。我将来有一天能够促使父母的环境升级,希望父母能够泰然接受。

  • 写好人字高考作文 1000字

    品“人”字内涵,学“人”字精神

    “人”字易写,一撇一捺即成一“人”;做“人”却不易,简单两笔未必成“人”。

    ——题记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上下五千年至今延绵不断,能够薪火相传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华文化的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引人深思。

    探究书法中的“人”字的写法,在一撇一捺中的确很耐人寻味,让人思考___如何在人生中写好“人”字,做好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人呢?

    伊始即逆锋起笔,藏而不露,比喻青年人在初始成长阶段应戒骄戒躁,培养沉稳的性格。由四川成都飞往拉萨的客机C919事件想必人尽皆知。机长刘传健在高空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在生死攸关的艰难抉择前,依然以强大的自制力和极其沉稳的心理素质,凭借娴熟的飞机驾驶技能,让整架飞机和所有空乘人员平安着陆。刘机长着实令人钦佩!如若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刘机长的操作稍有差池,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作为青年一代,要不断地培养成熟稳重品格,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戒骄戒躁,精益求精,为自身地成长不断蓄力!

    中途中锋用笔,不偏不倚,比喻青年人为人要正直坦荡!年轻战士陈 祥榕从事祖国边防工作,在遇到外军公然越线和侵袭时,为保护战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只留下一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刚毅和果敢,在危难关头舍生忘死的坚强勇敢,都源于一颗炙热滚烫的,舍己为人的正直的心!一颗正直的心必将为青年人的成长和实现梦想持久助力!

    收笔时停滞迂回,缓慢出头。比喻青年人在学业和工作上稍有成绩时,不要急于想着出名,要有谦虚大度的优良品质。于敏院士作为我国的“氢弹之父”,在科研事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他曾多次拒绝多个被授予的荣誉称号。这种“学术如山,性情如水”的人生境界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青年人要始终心系国家人民,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说实话,干实事!

    三步写成一个“人”字,但要写好还需要描红练习。比喻青年人要以英雄和先进人物为楷模,学习他们的爱党爱国情怀;学习他们不怕牺牲,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学习他们严于律己,敬业奉献的高贵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所以我们青年一代,不光要写好“人”字,更要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肩负重托,砥砺前行!

  • 人字作文800字 1000字

    莫因“描红”作茧缚,活出自我意更佳

    人生圭臬,前人之述备矣:逆锋起笔,中锋用笔,停滞迂回,如此之“人”,大气端庄,颇具借鉴意味。生而为人,借鉴甚至照搬前人之“人”,成就自我,固然不错,但倘若千“人”一面,那也淡然无味。因此,相比于成为一个循“描红”之人,我更愿意突破常规,打破固有框架,展现自我风华!

    同样是书中真理,王羲之《兰亭集序》一文中,二十个“之”,字字不同,却各具趣味,历来为人称道。试想,如果所有的“之”只是一味照搬前人之经验,逐字看去,可圈可点;可若是全幅观赏,二十个“之”形态相似,难免给人“古板”之感。书法如是,人亦然。适当借鉴固然可取,但生搬硬套,也会失了几分“自我”之颜色。

    当今时代,风云变幻。时局呼唤的不仅仅是依循旧法之人,更号召的是具有自我意识,不被框架所缚之士。面对机遇,有的人藏而不露,难免错失良机;有的人抓住机遇,崭露头角……面对快时代,“该出手时就出手”或许优于“蓄势而发”。相较于一味依循古法,打破古法,有自我之决策,才能在时代洪流中争做“弄潮儿”,占据一 席之地。

    依循古法成就人生风华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活出自我的潇洒更难能可贵。“我自盛开,蝴蝶爱来不来。”前段时间,“复旦女神”陈果因打破传统思政教学,灌输“心灵鸡汤”式授课而走红网络,深受大众尤其是学生们的喜爱。面对外界或誉或贬,她总是一笑置之,坚持在自我的道路上。私以为,陈果受人关注并备受推崇最重要的原因或许就是她身上那份敢于活出自我,表达自我的魅力。这份魅力,这份潇洒,也更凸显了她打破传统,推陈出新的魄力与才华。而这份恣意人生的快活,又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

    当然,活出自我也不代表弃“描红”于不顾。缺失了古法的自我,一如空中阁楼,看似美好,却缥缈无用。“我们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那些古法在经“扬弃”之后,其精粹也能成为自我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永远不会试图摘月,我要月亮奔我而来”,奥黛丽·赫本如是说。诚如斯言,活出自我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一份自信,一份对“自我”道路毫不动摇的信念。唯当如此,青年之辈方可于“自我”之路愈行愈稳,愈行愈远,终至用青春之人生书写成大写的“人”字!

  • 突围 600字

    万里山河,繁华满地。

    开元十八年,他风尘仆仆,飘然至长安。这座厚重的城,载满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梦,亦承着他最初的向往。

    初临,独酌月下以自勉。“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一只自荐诗中竟也写满了张狂与自负,他只觉自己定能上九天揽月,缺的只是时间。

    几番春秋,几番云雨。

    新途成就了旧路,憧憬成了过往。异地红尘在模糊中清晰。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愿为辅弼,安济天下。他的热情从未泯灭,却一直留落江湖。

    终于。

    金銮殿上玄宗皇帝的不吝赞赏重燃了他的斗志,多年的热望近在咫尺。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终于志得 意满。打马长安,醉吟月下。他似乎冲出重围,花明一片。

    流光在岁月里穿行,愈发、他看出了些许一厢情愿。

    他说,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却不料,待到热情冷却,长安的月色自会很冷。

    那场叫做长安的梦里,李白醉眼迷离。留与离,弃与守,围城四起,似不知所向。不过梦总归要醒,世事难得如意,每个人总要有所皈依。

    那夜皓月当空,亮了整个庭院。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一个人,一壶酒,一帘月。

    在醉与醒之间,萧然落笔。重围,原来是他为自己布下的。幼时的执念该放下了,这宫墙、这心墙。都不该围住他。

    举杯,摇晃的酒中,映着一轮明月,澄澈清明。这酒,敬长安,敬盛世,敬挚爱,敬自己。

    衣带生风而去,半醉半醒而归。留下他在这座城市中最后的骄傲。

    从此,重围不在,潇洒是他,狂妄是他。

  • 中国化 900字

    盘古开天的一个霹雳,冲天的光焰辉耀苍茫的宇宙,在世界的东方呼啸奔流。纵横五千年的阡陌,挟裹三山五岳的雄浑壮阔,美丽的文化浩如烟海。永不消逝的风景,你就是不朽的中国文化。

    中国话,文字的背后别有洞天。

    “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每一个汉字都蕴藏着独一无二的内涵,都可以改写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它那独特优雅的造型,圆润的发音,都是祖先智慧的结晶。飘逸灵动的草书,端庄秀丽的楷书,方折平直的隶书……一笔一画都篆刻着古老的文明,折射着汉字特有的韵味。之乎者也,仄仄平平,每一句诗文都散发着文化的气息;伯仲孙季,长幼尊卑,每一个称谓都彰显着礼仪之邦的温文尔雅。中国话,是一片幽深的丛林,是一方纯澈的圣水。文字背后,隐藏着山高水长、柳暗花明的天地。

    中国画,用笔墨渲染的诗篇。

    或浓墨泼洒,或淡笔轻描;或描摹烟笼寒水,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或勾勒渔舟唱晚,云蒸霞蔚的旖旎风光。青花瓷上律动着祖先智慧的脉搏,莫高窟壁画绚丽的色彩熠熠 闪烁……中国画不像西洋画那般精致,却用抽象的线条,朦胧的意境引人遐思,别有诗情画意,色彩朴素却不单调,留白慷慨而不空洞。就像中国人的性格,深沉内敛,不张扬,温和中透着威严。美丽的中国话,不仅是情感的流露,志向的表达,也是另一种文字,是用图画书写的诗歌。

    中国化,古老民族的内生力量。

    女娲补天演绎美丽神奇的传说,夸父逐日循环生生不息的执著,精卫填海传唱坚韧不屈的品格……中国人用幻想凝结了一个个故事,也彰显了这个东方民族原始的品质:勤劳、勇敢、担当……鸦片战争的炮火灼烧疼痛的心窝,八年抗战的浴火煅烧不屈的你我,团结一心携手抗洪魔,地震面前共赴危难从容不迫……中国人的文化绵延五千年,顽强的精神世代相承,团结一心的中华儿女用不屈的双手书写多难兴邦的传奇。

    中国化是璀璨的文明,不变的信条,铭记在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中国化是简单的语言,朴素的问候,渗透在黄色土地的一隅一角。中国化,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古老的国度生生不息,激起无限的骄傲。

  • 让传统文化承担起时代责任 800字

    现代人要求顺应时代潮流,这无可厚非。食古不化者,终会因落后而遭社会淘汰。但顺应时代不意味着完全摒弃传统。让传统文化承担起社会责任才是当务之急。

    传统是一个民族的跟。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往往包含了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与一个民族整体的性格与精神。这些往往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必然有落后的部分,但我们不应该将洗澡水和小孩一齐倒掉。文化大革命堪称新时代的“焚书坑儒”:人们大肆宣扬“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想要切断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否定一大批旧时代学者的思想成果,这是荒谬的;而欧洲的文艺复兴却借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名号传播新思想,使欧洲从封建社会顺利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在思想变化方面,前者是毁灭性的,后者却是由衷的转变。

    传统文化发挥时代作用需要借助新的形式,更要有新的内容。林语堂先生曾欲将《红楼梦》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但考虑到国内风云变幻,人们的思想已经开始发生转变, 他另起炉灶,用英文写下了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更加切合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京华烟云》的格局是仿照《红楼梦》的,但其思想内容,却是新的。巴金曾提出中国需要有新的“月亮文学”。其实月亮仍是原来的月亮,古人赋予它忧思、乡愁,现代人却要赋予它激情与勇敢。这在巴金同样是模仿《红楼梦》格局写的《家》中有所体现。

    有人以为要让自己不停于传统就是标新立异,无底线地彰显个性,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完全可以仍借古诗的形式高声唱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当然还有种错误的理念,认为传统文化仅仅是外壳,因此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就算是让传统面对未来了。于是有了无病呻吟的“古风”盛行;在京剧艺术中加入低俗、无深度的“笑点”。这些都是现代不伦不类、粗制滥造的仿古制品。

    让传统文化承担起时代责任,即不脱离传统也不停于传统。这需要现代人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具有时代气息的诠释。而非一味仿古,亦非完全抛弃。

  • 多味的朋友 800字

    我有许多朋友,我很有自己的想法,在幼时的朋友天真烂漫,我享受这样的朋友关系。我不可以说如鱼得水,但是可以是心旷神怡。古时有这样一句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亦与之化矣。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丑,亦与之化矣’。我想要的朋友是不违背自己的想法,孔子告诉弟子子贡‘己所不欲,勿失于人’自己的发展不想被别人带得堕落那么自己也不要影响其它人。

    自己明白某些八卦是逼不可免的,自己谈论别人,别人谈论自己。自己和朋友说一些内容,某某人做了什么,谁的成绩提高了,谁的成绩下降了,我当时困惑不已。不敢和其它人说自己的苦恼,我的第一次封闭是在小学时没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冲劲。书籍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高级的,我信奉了这样的主张。初中时的谈对象朋友让我自己无法靠近。因为我是在贵族学校的花销中最底层的人群。一开始我并不明白甚至深刻自己的学业,人云亦云。在考试的时候不是害怕考试,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非常想回家,我意识到自己只能深深埋藏在自己心里,我好像 与世隔绝了,我喜欢《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园,我认为那是人类的意淫,陶渊明在菜园里春耕秋收,愿望能够将土地里的庄稼丰收,希望来年征战,我幼时认为一切都是能够做的,小孩子每天都会寻找几件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我长大了,老是把自己困在一个苦局里,那样是最不好的。我的愿望是自己的学习成绩能够越来越好。做什么事也能够一事顺风,我老早总觉的那样的事与自己相隔甚远。但是它又与我息息相关。

    我想有一个朋友,一直想有,但是事与愿违。所以没有什么想要什么,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史铁生生病的日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到底自己得到了就不珍惜了。

    无形的朋友改变了我自己,自己失意了,却没有古诗的牵绊,陈子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微斯人,吾谁与归。我高考失利,我幻想的朋友对我的要求极高,会说我的一些话,然后说我的成绩,我想得主要是我自己,想起来难过的也是自己,追求上进的是自己。自己只要能够有一些东西与朋友相称就可以了。’

  • 中国古典文学里的酒 1000字

    酒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自西周传承至今,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饮品。我认为当今社会的酒有两个特征,第一个是它不代表任何情绪,却放大了所有情绪。例如:商务交流需要饮酒,朋友聊天需要饮酒;迎接客人需要饮酒,送别兄弟需要饮酒;结婚要饮酒,失恋也要饮酒。而第二个特征是它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你喝,情绪就会放大,再喝就晕,继续喝就吐。这不取决于是高端的“茅五剑”,还是低端的老村长;也不取决于是格调文艺的江小白,还是粗犷不羁的二锅头;也更不论它是酱香浓香,还是清香凤香。这便是当今社会的酒文化。而要探究古典文学里的酒文化,从当今社会的酒文化中便可见一斑。

    说到古典文学里的酒文化,诗仙李白是绕不开的,有余光中诗为证“我辈此中惟饮酒,先生在上莫谈诗。”李白的诗多以豁达,豪放见长,辅以酒放大情绪的作用,便将这豪放发挥到了极致。所以李白的酒,多是令人开心的,忘却眼前烦恼的。例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又例如“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这两句诗总结起来就是,不追名,不逐利,你便少却许多烦恼与忧愁。李白借酒为意,放大了这种情绪,让他对于人生的理解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也就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赞誉。

    李白的酒表达浪漫,而杜甫的酒表达现实。虽然李白多是清酒,杜甫多是浊酒,但丝毫不影响酒对于情绪的放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困苦通过一杯浊酒的放大,使读者感同身受,甚至那种无奈都展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酒是情绪的放大镜。

    通过李 杜的对比,或许能得出清酒表达乐观,浊酒表达忧愁。其实不然,因为李白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的愁苦;杜甫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乐观。所以这也恰恰印证了当今社会的酒文化,与古典文学的酒文化基本一致。即酒不表达任何情感,却能放大所有情感。而且无论清酒还是浊酒,所展现的功能是一样的,都能将情绪放大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酒的意境也不单单表达在李杜的诗词中。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表达求贤若渴;唐寅“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表达怀才不遇。无论何种情绪,都能够通过酒来表达,并且放大。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浊酒也能喝出喜悦;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美酒也难掩悲伤。“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无论是美酒还是浊酒,也同样表达出了战争的疾苦。酒,无论饮酒者是何种心境,都能让人找到适合的状态,这便是酒的魅力。也是传承至今仍蓬勃发展的原因。

    在古典名著中,酒也同样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武松打虎,为什么要喝三碗酒再去呢?因为酒放大了胆量。温酒斩华雄,为什么不是温水斩华雄呢?因为这不仅仅突出斩华雄速度之快,更重要的是突出关羽的自信与胆识。酒永远是文学作品中突出个性的催化剂,凸显情绪的放大镜。

    酒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的范围之广,影响之大绝不是寥寥数语可以概括,甚至都不能是用语言来形容的感受。真正的酒文化,或许只有饮酒者才能体会吧。